教学计划

时间:2025-05-25 22:16:41
实用的教学计划范文集合九篇

实用的教学计划范文集合九篇

时光飞逝,时间在慢慢推演,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,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!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计划9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教学计划 篇1

教学目标:

1、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,了解和憧憬未来世界,认识理想表现形式与实现理想的方式途径。

2、通过学习活动,学生能够主动收集信息,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,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。

3、在学习中对自我理想形象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认识,能表达出积极的审美情感,对相应的绘画表现和设计装饰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。

教学重点: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

教学难点: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。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提高。

第一课时:未来的我

用具准备:课本、铅笔、彩色笔、作业本

教学过程:

一、组织课堂

二、讲授新课

1.欣赏职业人物图片,感受认知职业特征。引导思考:“未来的我”从形象上来说.具体反映在将来的职业上。你了解哪些职业,看看图片中的这些职业人物有哪些特征?

2.尝试与发现。提问: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性质?找一找,说一说,画一画。学生讨论,尝试用线描进行细节表现的练习,展示尝试练习作业,自由评述。

3.画法指导。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,肯定优点。

4.小结。军人的着装、职业工作用品(通迅兵收发报机、警察的警车、科研人员的实验仪器等)、工作环境等都能暗示出职业性质。提出画法要求。

5.欣赏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,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是如何表现“未来的我”的职业形象的。学生交流,自由发言。

6.小结:三幅作业分别从职业着装、工作道具、工作环境的角度来呈现出作者未来想要成为建筑工程师、高科技人员和医生的理想。一般“未来的我”的形象是画面的主体,细节表现为辅,但不可少。人物活动与环境描绘相统一。

7.提出学生作业要求:计划明天的理想,想象“未来的我”的职业形象,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。说给大家听听。

8.学生作业,教师巡视辅导。

9.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,述说自己的理想,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想法。互评,评选最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。

10。 教师评价与鼓励。学生即兴职业角色表演,进行采访等活动。

第二课时:计划表设计与美化

教学重点:根据可行的方案,对计划表进行设计美化

教学难点:注意美观的效果

用具准备:课本、铅笔、彩色笔、作业本、尺子

教学过程:

1、将学生收集的资料、信息进行展示,互相交流,如名人、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。学生畅想理想目标。

2、引入课题:要完成目标,最好的方式是制定计划,认知计划:计划按时间分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,按内容分有学习计划、工作计划、活动计划。

3、了解、欣赏计划表:计划表包括标题、表格、文字等。

4、学生自主尝试绘画、剪贴、压印等方法。

5、提出作业要求:根据自己的理想目标,制定一个实施的计划,选择合适的方法将计划进行表格化设计,要求美观实用,计划内容与装饰画面富有统一性、趣味性。

6、学生作业,教师巡视辅导。

7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,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设计意图。

8、学生互评,评选最佳创意作品、最佳实用作品

9、教师评价与鼓励。

10、课后延伸:你制定的计划是可行的吗?课后去执行一下自己的计划。让我们用行动计划明天、实践今天,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都能如愿以偿。

教学计划 篇2

一、情况分析:

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,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,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,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。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,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,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、奇,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。

二、学期目标:

1、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。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。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。

2、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,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,体验加减、互逆关系。

3、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,并区别物体的高矮。

4、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,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,学习交集分类。

5、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,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、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。

6、教幼儿认识球体、圆柱体,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,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。

7、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,会向左右转动。

8、教幼儿认识时钟,学着看整点和半点,学习看日历,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。

9、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,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,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。

10、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。

11、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、概括有关数学经验,学习从不同角度、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,能通过观察、比较、类推、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。

12、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,学会迅速,有条理的摆放、整理活动材料。

三、教学进度表:

第一周《七彩花转盘》《算式接龙卡》复习2--3分成及加减

第二周《生日卡》《分类卡》复习4--5分成及加减

第三周《我们去玩球》《看图编题》学习6分成

第四周《数草莓》《鳄鱼的牙齿》学习6的加减分成

第五周《打保龄球》《吃快餐》学习7分成

第六周《认识长方体、正方体》《数一数》学习7的加减分成

第七周《搭积木》《藏起来的图画》学习8分成

第八周《划船去》《自动售货机》学习8的加减分成

第九周《我会看时钟》《现在几点了》学习9的分成

第十周《跳健身操》《面包店》学习9的加减

第十一周《糖果大减价》《找一半》学习10的分成

第十二周《宇宙飞船》《接力赛》学习10的加减

第十三周《谁在追小鱼》《两边一样吗》复习加减法6--7

第十四周《丢沙包比赛》《小小运动员》复习加减法8--9

第十五周《谁轻谁重》《分饼干》复习加减法10……此处隐藏3254个字……学计划 篇7

教学目标:

1、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,知道圆周率的意义,理解和掌握圆的 周长计算公式;

2、发展学生空间观念,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;

3、培养学生情感,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。

教学重点: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。

教学难点:理解圆周率的意义。

教具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直尺、剪刀、绳子、圆形纸片等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启发

1、创设情境:(课件出示动画故事: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,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。(正方形和圆形跑道,正方形边长20米,圆形直径20米、跑步的速度相同。)

2、讨论: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?

二、探究

1、观察:看屏幕上的圆,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?

2、摸一摸:拿出一个圆形纸片,指出: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?

3、比一比: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。

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?

4、量一量:(分小组合作)

学生用剪刀、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。

5、信息反馈:

① 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?

板书: 周长

② 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?(绳测法、滚动法)

③(课件演示)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;

④讨论: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?

(教师演示)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

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?

6、

①猜一猜: 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?

②(课件演示)三个直径不同的圆,分别滚动一周,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。 发现了什么?说明了什么 ?

7、

①再猜 一猜,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?

②学生分成四人小组,测量、计算、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。

③小组汇报测量结果。

板书: 周长 直径

结论: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。

④课件出示: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。

⑤小结:无论圆的大小、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。

6、介绍圆周率,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。

①教师引出“圆周率”,介绍用字母“∏”来表示,并介绍读法。

②出示祖冲之画像,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(∏≈3.14)

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。

7、讨论: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,怎样求圆的周长?

教学计划 篇8

一、美术:

1、表象画:每天1张,每周2种以上。

2、写生画:各种运动中的人。

3、命题画:《滑旱冰》 《我要上学了》

4、线条画:《我们最美丽的幼儿园》

5、想象画:《我心中的愿望.......》

6、折纸/泥工:各2种

7、剪纸:连续对称图形。

二、音乐:

1、歌曲:《造月亮》《打靶归来》《眼睛是个宝》《红绿灯》《福娃的祝福》

2、五线谱:会唱C调1—7的小谱子

3、复习打2/4、3/4、4/4的一般儿童歌曲的节奏。

4、歌曲连唱,可配节奏乐器。

5、律动:《缆车》《学现代舞——哩哩哩恰恰恰》

6、音游:《请来小星星》

7、毕业联欢

教学计划 篇9

一、指导思想

本课以初中新课标为依据,以学生为主体,教师为主导为,坚持“健康第一”、“以人为本”的指导思想,通过小组合作形式,注重学生的自主学练的能力,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,培养学生勇敢顽强、机智果断、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团结合作和敢于创新的精神,促进学生运用足球技能进行体育锻炼和比赛,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。

二、教材分析

足球是“世界第一运动”被初中生喜爱,由于足球具有集体性,强烈的竞技性和趣味性,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,对于培养机智,灵活,勇敢顽强,合作精神以及锻炼身体,锻炼意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。脚背外侧踢球是足球技术中的基本技术之一,具有较高的实用性。

三、学情分析

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四(1)班的学生。共有42人。大部分学生都喜爱足球运动。但对足球活动的技术掌握得并不好。特别是现阶段女生,由于身心特点不愿意接受大强度练习而没有学习兴趣。本节课通过学习脚背外侧踢球技术,以小组合作的形式,同时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,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。

四、教学目标

1、认知目标:以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自己制定脚背外侧踢球的练习方法,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掌握其动作技术。

2、技能目标:通过足球脚背外侧踢球技术的学习,使大部分学生能完成这一技术动作,半数学生能做出高质量动作,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。

3、情感目标:培养学生自主、探究、合作学习能力、观察能力、思维能力、想象能力、创新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,在学练中互相帮助、团结协作的精神。

五、教学重难点:

重点:出球的准确性。

难点:支撑脚位置掌握、小腿爆发式摆动时机、脚触球的部位的选择。

六、教学方法

本节课以小组合作为模式,主要采用游戏法、引导启发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,并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,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,让学生形成一种互帮互学,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。通过鼓励,放手学生思考、讨论、合作创新以及游戏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。

七、教学过程

本节课主要有三个部分:1、情景创设和激励导入,2、小组探究和合作提高,3、收获评价和恢复整理。

一、情景创设和激励导入

教师创设情景,将爱国教育渗透期游戏情景中。激励学生自主创新,诱导学生回归内容。

二、小组探究和合作提高

在这个阶段,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,让孩子根据自己理解的展示脚背外侧踢球动作,接着小组成员之间评定改进,然后组间展示技术动作,互评提高,最后统一出学生们自己认为正确的动作技术。

老师以视频教学的形式,出示正确的动作技术让学生们观看,给予学生们足够的肯定,浅浅的提出存在的不足。

学生根据看到的正确视频动作,将自己的动作技术改进提高。小组内展示,推选出优秀组员进行全班展示。老师激励,带领其他观看同学鼓掌并让观看同学给其评价。

最后采用比赛形式,巩固提高所学技术动作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,表扬优胜小组,鼓励落后小组。

三、收获评价和恢复整理

让同学彼此评价本节课学习的内容,总结出收获和自己存在的遗憾或者不足。争取下节课达到什么效果。老师给予肯定,期待的言语激励学生下节课加油。

教师带领学生放松整理,安排值日生回收器材。

《实用的教学计划范文集合九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